现象
八成受访者受到电话骚扰
2012年初,新房一交房,惠州市民小李便开始了紧张的装修,不到半年时间便入住了新房。不过,装修期间家装公司电话骚扰却并未停止。
“有个惠州装修公司从我交房时一开始便打电话问我要不要装修,到现在快3年了还在打,听得出来电话那头业务员都换了好几波了,电话营销至少应该有个回访记录吧,真是无语了。”小李抱怨道,电话营销都无组织、无纪律,足见电话骚扰之多。
相比小李的遭遇,市民老王接收到的电话营销便十分精准。“房子才刚刚动工,销售各类建材的商贩就打电话来推销,可是我从头到尾就没去过那些商铺。”老王说道。
市民买房后莫名接到建材商、装修公司电话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呢?为此,走访多个新交房或一些已交房一两年的小区,有8成受访者户在装修前后多多少少都接到过装修公司或是建材商打来的电话,而对于“谁泄露了信息”,不少住户均表示疑惑且无奈。“我们不清楚是谁泄露了信息,所以也无从查起。”家住宏益公馆的业主周女士无奈地说。
调查
个人信息买卖有专门渠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推销电话,赵女士认为这并不是偶然,不过信息何处流出便无从查起。“买房时我只将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告诉了售楼中心,收楼时又将信息留给了小区物业公司,随后装修时又将电话留给了装修公司。”赵女士认为,装修公司和建材商有太多方式掌握她的电话信息了,但这些情况又不能不留个人信息,因此面对骚扰电话她也十分无奈。
市区一家装修公司业务负责人透露,现在装修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寻找客户,多家大型装修公司都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新开发的小区上,千方百计获取住户资料和联系方式,甚至购买住户资料来获得客户源。而住户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不外乎几种可能,一是开发商,二是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开展驻场活动获得业主信息。
对策
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
在去年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法律人士认为,市民若遇到个人资料信息泄露等情况,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在有证据证实是哪个人或团体将个人信息泄露时,可以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